阳江人吃穷的真相曝光!大学室友阿杰不信,朋友圈热议

阳江 更新于:2025-08-15 23:03
  • 江江
    阳江人是吃穷的,很多人还不信!

    上次发了条朋友圈说这事儿,大学室友阿杰直接评论:“你可别瞎扯,我阳江同学家开海鲜档的,天天吃膏蟹都不带重样,哪像穷的?”我当时就乐了,回他:“等你去阳江吃顿酒席就知道,那阵仗,珠三角的酒楼看了都得喊声‘大哥’!”结果上周末阿杰真跟着我回了趟老家,参加我小表妹的出阁酒,吃完他摸着圆滚滚的肚子,半天憋出一句:“这哪是吃穷啊,这是把日子过出花儿了!”

    你还别说,我这表妹夫家不算大富大贵,就普通工薪家庭,可酒席摆在镇上的老字号酒家,一进门我就惊着了——水晶吊灯底下,每桌中央摆着个青花瓷大碗,里头是金灿灿的鱼翅汤,旁边围着白切鸡、烧鹅拼盘,油光锃亮的芋头扣肉堆得像小山,最扎眼的是那盘清蒸膏蟹,蟹壳红得发亮,掰开全是黄,阿杰当场掏出手机拍,说:“在深圳吃这么一桌,不得五千起?”我笑着拍他胳膊:“人家这才两千八,还不算酒水呢!”

    正说着,我三姨端着盘大蚝过来,非让我们先尝两个:“刚从闸坡渔港运过来的,带壳蒸的,鲜甜!”阿杰咬了一口,汁儿差点溅到衣服上,含糊不清地说:“我算明白为啥阳江人爱吃了,这食材也太顶了!”三姨听了直乐:“咱阳江靠海吃海,大蚝、膏蟹、石斑鱼都是本地货,哪用花大价钱去外地买?再说了,办酒席不就是图个热闹、让客人吃舒坦?你看那桌,坐的都是表妹夫家的老亲戚,从乡下来的,平时舍不得吃好的,今天就得让他们敞开肚皮!”

    我顺着三姨指的方向看过去,邻桌几个阿婆正拿着一次性手套剥大虾,边剥边聊天:“阿妹嫁得好,男方家实在!”“这鲍鱼蒸粉丝比城里酒楼的还入味!”说着还往旁边小孩碗里夹,小孩吃得满嘴油,奶奶笑着擦:“慢点吃,没人跟你抢!”那场景,哪有半点浪费的影子?全是热热闹闹的烟火气。

    后来我拉着表妹夫他爸聊天,问他办这酒席得花不少钱吧?叔公摆摆手:“钱是花了些,但都是平时攒下的。你婶子从去年就开始记账,每月存两千,亲戚朋友随礼也能回点,不算吃力。再说了,孩子结婚是大事,咱阳江人讲究‘有头有脸’,不是摆阔气,是让孩子知道家里重视,让亲戚朋友觉得脸上有光。”他指着桌上的菜:“你看这老鸭汤,是后山养的土鸭,清炖羊肉是阿妹舅舅从内蒙古寄来的,都是实在东西,吃进肚子里才叫值!”

    阿杰在旁边听得直点头,说:“我之前以为这么多菜肯定吃不完,结果刚开席半小时,白切鸡就少了半只,大蚝盘子都快空了!”可不是嘛,阳江人吃饭实在,不搞虚的。我记得小时候参加酒席,大人总说“吃不完打包”,现在更讲究了,服务员每桌发打包盒,阿姨们抢着把没动过的石斑鱼、扣肉往盒子里装,还互相谦让:“你家孙子爱吃鱼,这个给你!”“我家老头子就好这口扣肉,你留点青菜!”叔公还特意过来跟我们说:“别客气,打包回去,晚上热一热还是好菜,扔了才叫败家!”

    其实我以前也误会过,觉得阳江人太爱“撑场面”。直到去年我爸六十岁大寿,家里办了十桌酒,我才明白这里面的门道。那天我爸穿着新衬衫,挨桌给亲戚敬酒,每桌都笑着说:“菜够不够?不够再加!”后来我妈偷偷跟我说:“你爸昨晚激动得没睡着,说这辈子就盼着儿女成家、自己过寿时,能请亲戚朋友吃顿好的,看着大家吃得开心,比赚多少钱都高兴。”那一刻我突然懂了,阳江人对吃的“豪气”,根本不是为了炫耀,是把日子的盼头、对人的心意,都融在了那一碗碗热汤、一盘盘硬菜里。

    现在阳江发展也快了,工业园建起来了,海鲜电商卖到了全国,年轻人回乡创业的越来越多。就像我表哥,在镇上开了家“阳江味道”农家乐,专做酒席外卖,食材都是本地农户直供,价格公道,生意好得不行。他常说:“咱阳江人不是‘吃穷’,是会吃、懂吃,更知道怎么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。”

    阿杰临走时跟我说:“下次再有酒席叫上我,我还来!”我笑着捶他:“你这是被阳江美食‘俘虏’了吧!”其实他不知道,俘虏他的哪是美食啊,是阳江人骨子里的实在、对生活的热乎劲儿,还有那藏在饭菜香里的人情味。这样的“豪气”,哪是“吃穷”?分明是用最朴实的方式,把日子过成了一首热辣辣的歌啊!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